我是“汇小贤” 汇贤活动 新闻公告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> 新闻活动 > 汇贤活动
清明:不忘,不负,不悲 2022-04-06

2022年4月5日03时20分,迎来清明节气,“万物齐乎巽(xùn),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。”梨花风起,游子寻春,习习祥风,祁祁甘雨,宜插柳踏青,陌上放歌;宜放鸢逐春,尽享春色;宜念念不忘,慎终追远。 

燕子来时新社,梨花落后清明。气温回升,春意盎然,天气清朗,四野明净,所以称之为清明。 

清明,是节气也是节日。 

清明时节,人们祭祀先祖,寄托哀思;外出郊游,踏青赏花。一方面是亡者的祭奠,另一方面则是生者的眷恋。 

1649815482469648.png1649815482642335.png1649815483738554.png1649815483108844.png

不忘来时路 

《弟子规》里讲:“事死者,如事生。”这是后辈用自己的行动,去重温血脉里的温情。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冯友兰曾说:

“行祭礼并不是因为鬼神真正存在,只是祭祖先的人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。”

哀悼祭祀,知恩感恩让我们不忘先人的恩泽,自勉自强,传承家风。

清明节是一个感性的日子,怀念亲人,寄托哀思;

同时也是一个理性的日子,慎终追远,追根溯源。

让人体会到生命的有限性,思考做一个怎样的人才不虚度这一生。 

不负今朝景

永和九年,大书法家王羲之,曾在清明时节携一众亲朋在兰亭溪边席地而坐。曲水流觞,饮酒赋诗。王羲之玩得尽兴,写下天下第一行书《兰亭集序》。极力赞美山水之美,畅游之乐。

一转笔锋,却写下“修短随化,终期于尽”。

生死无常,一切的美好都将化为乌有。

春日短暂,人生百年,都不过是光阴一瞬。 

借墓游春,又何尝不是中国人的“向死而生”。

1649815754969678.jpg1649815754120071.jpg

暮春之际,孔子曾带着几个弟子在沂水边聊人生谈理想。有的弟子说想要当将军,有的弟子想要当外交官,有的弟子想当司仪。只有曾点说:

“暮春时节,换上春服,和大人孩子一起到沂水里游泳,在舞雩台上吹吹风,一路唱着歌而回。” 

孔子长叹一声说:“吾与点也!”

清明时节,如若天下太平,人人安居乐业,又有什么比享受这大好春光更自在呢? 

不悲明日事

春秋时期,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国外。有一次重耳陷入绝境,濒临饿死。介子推割下自己腿上的肉,给重耳熬了一碗肉汤,重耳才得以活命。回国之后,重耳成为晋国国君,介子推独自回乡,陪伴老母隐居绵山。

晋文公亲自去找介子推,却怎么也找不到。为了逼他出来做官,放火烧山。火熄灭之后,发现介子推已经被烧死在一棵柳树前。为了纪念介子推,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,所有人都要吃冷食。

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。

第二年,晋文公来到绵山祭拜介子推。意外发现介子推背靠的柳树已经复活,发出新芽。树洞里还有一封衣襟血诗:“勤政清明复清明”。 

晋文公感慨万千,把这棵柳树命名为“清明柳”,这一天被命名为“清明节”。 

寒食和清明只相隔一天。但是含义却大不相同。

寒食节禁火以为悼亡,清明节是取火以求新生。 

一灭,是为了过去的纪念,一取,是为了求新护生。

表面看似主题相悖的两个节日,便如此统一和联系起来。

告别过去,才能迎接更好的明天。清明像是一个节点,一个告别悲伤,奔赴希望的节点。 

冬去春来,周而复始。有人离开,又有新生命的降临。 

人终究是要往前看,往前走,一切为了生者活得更好。 

回顾,是祖先与坟茔,是感恩与继承;

远眺,是春耕与播种,是未来与希望。

 

 


座机:010-6171-2869

辛老师:18311031963(同微信) 牛老师:13552136950(同微信)

学校地址: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展思门路17号 汇贤雅国学馆: http://www.hxygx.com

官方公众号

版权信息 2018 北京市昌平区汇贤学校 京ICP备19012960号-1